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全彩):家中熟悉的陌生人

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全彩):家中熟悉的陌生人 特價

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全彩):家中熟悉的陌生人

編號:LHCS701
ISBN: 9789887643340
作者:編著:鄧震宇
譯者:
出版社: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出版日期:2025-10-27
  • 定價:NT:480

  • 折扣:9

  • 優惠價:NT:432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內容簡介

當孩子寧可盯著手機也不願抬頭說話,強制沒收只換來爭吵時,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禁止」,而是「了解需要」。本書讓你迅速理解子女說不出口的心理變化,識別子女正面對的困擾,增強家長陪伴子女面對網絡與現實挑戰的信心與能力。

 

 

作者介紹

鄧震宇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中心主任。擁有超過10年處理網絡沉溺的經驗,並獲選為第三十二屆優秀社工, 堅持為這班網絡沉溺青年人和家長發聲,讓更多人真正明白他們的困難和需要。


郭靜霏,葉珮汶,邵青賢,徐莞芹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中心社工。一班除了熱愛上網打機,還一直默默陪伴青年人和家長渡過人生種種挑戰的阿Sir和姑娘。


魏禮原,伍文浩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數碼創新Teen」計劃職員。相信青年人能夠藉着遊戲創作為世界帶來改變。


家長及青年過來人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互助網絡「家網友」成員。他們也曾走過網絡沉溺的路,堅持在困局中找尋出路,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Tony & Eunice

iTE Limited & Yandarin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熱心公益活動,相信青年人有無限潛能。


李明冲醫生

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受訓為容格心理分析師。診症之餘,也喜歡在Podcast上與各界好友思索社會心理話題。


曾家達教授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知行易徑」始創人曾教授堅持實務為本的知識整合,倡議後職業時代觀點,意圖貫串由臨床實務的微觀過程到宏觀的大趨勢。


劉朵菲女士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曾家達教授「知行易徑」研究團隊成員。

 

目錄


序一 翟冬青女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

序二 倪錫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序三 崔永豪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序四 余綺華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序五 何基佑先生(跨媒體創作人—「超級奶爸」)


第一章 二十年處理網絡沉溺的前線經驗

關於此書/鄧震宇

我們的理念/鄧震宇

.網絡沉溺與生活平衡

.子女沉迷網絡,家長可以做甚麼?

.青少年沉迷網絡,社會可以做什麼?


我的子女有沉迷網絡嗎?家長自評溫度計/鄧震宇、邵青賢、徐莞芹


第二章 因青年上網而深受困擾的家長故事

1. 養育孩子就像打理一盤生意?/PC

2. 單親媽媽如何向ADHD兒子表達愛?/Ling

3. 內向兒子輟學留家數載,如何尋覓曙光?/Elsie

4. 一家三代人衝突不斷,爸爸如何自處?/猩猩爸爸

5. 情緒一度崩潰的父母,還可以叫他回家嗎?/恩光

6. 疫情後突然輟學,如何輔助女兒重新出發?/慕曦

7. 兒子不上學,全是媽媽的錯?/Winnie

8. 為孩子舖排最好的一切,為甚麼他不接受?/啊文

9. 父母如何打開藏在手機後的秘密?/Finn 與 Ava


第三章 從網絡中找尋出路的少年心聲

1. 迷失的自我/Riddhe

2. 我有我出路 / 岩晶

3. 我的朋友「遊戲機」/阿圍

4. 被「抬」回校的少年/熙

5. 那些年的電競選手夢/阿暉

6. 有家歸不得/家洛

7. 我其實是一個想上學的人/阿豪

8. 在虛擬的絲繭裏/赤葉

9. 醫生也會打機,濕疹病患的打機故事/Timothy


第四章 互助網絡及多元發展

家網友—跨代互助網絡/郭靜霏

由追看動漫到成為3D青年建模師/葉珮汶

由打機到成為數碼創新者/魏禮原、伍文浩


第五章 專業分享

僱主心聲:相信青年有無限潛能/Tony & Eunice

究竟打機算不算精神疾病?/李明冲醫生

社會服務中的知識生產:南方知識論、當事者研究及實務為本研發/曾家達教授、劉朵菲女士

 

內容連載

18個與孩子走過網絡沉溺,再度連線的真實故事

20年處理網絡沉溺經驗,陪你和孩子一同走出困局


⏹︎ 此書記錄了時下家庭面對親子衝突與成長挑戰的真實故事。日漸產生嫌隙的父母和子女,需要坦誠溝通、彼此了解,尋求協助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推薦大家細閱書中家庭從低谷走向曙光的心路歷程,感受內心轉化的力量。

——李建文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




⏹︎ 或許,接納天父賜予孩子獨特的本相,關注心靈成長,學習放手去愛,彼此打開心扉的溝通,是上主給我這代父母的使命。如書中所言:人生,總是徘徊在希望與失望之間。願每位身心俱疲的家長,能在書中不同個案經驗中,找到點滴提醒。要知道,你並不孤單。

——伍嘉偉

基督教華富邨潮人生命堂主任牧師




⏹︎ 閱讀本書的故事,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似曾相識的片段,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共鳴,讓我深深感受到,我的道路並不孤單。願同路的家長都能藉著過來人的分享,找到支持和希望。共勉之!

——Maggie

「五個SEN孩子的媽媽」Facebook專頁版主




⏹︎ 經過一次對輔導中心的深入採訪,我目睹了所有同工的熱忱與專業。他們的耐心和同理心讓人感到振奮,這不僅僅是工作,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使命。我相信,輔導中心的努力將對許多家庭和社區產生深遠的影響。

——伍樂霖

NOW TV新聞及財經資訊記者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善用不同的時代潮流優勢,多面加強本地青年的不同技能。「網開新一面」是我接觸過最有趣的一個社會服務之一,社工透過熱誠發掘年輕人獨特的天賦,他們更曾經為我製作一個很有意義以及精緻的3D模型,完全能夠體現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精神。誠意推薦大家走進他們的故事,發掘更多。

——明泰

人生事創辦人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