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以色列:撥開迷霧見真相-以色列系列
■本書簡介
本書述以色列近代史·交待每場戰爭因由,揭露恐怖分子陰謀,透視屬靈因素,分析局勢得失·還原史實,回應傳言,澄清誤會,展望前景。
以下問題可在本書找到答案:
1.以色列掠奪巴勒斯坦土地嗎?
2.以色列在迦薩種族滅絕嗎?
3.以色列實行種族隔離嗎?
4.以色列是個殖民國家嗎?
5.以色列壓迫巴勒斯坦人嗎?
6.以色列值得基督徒支持嗎?
7.以色列是否一本難唸的書嗎?
8.現代以色列跟聖經的以色列有關係嗎?
■作者簡介
黃濠光牧師/博士
黃濠光牧師於1971年在香港重生並受浸。1982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獲得傳播學文憑。1987年獲得南密西西比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富勒神學院文學碩士學位。2011年加入美國君司大學中國項目,並於2018年在新國際大學獲得教牧學博士學位。
自富勒神學院畢業後,他於1995年至2003年期間先後牧養洛杉磯兩家華人教會。2003年到香港擔任國度事奉中心副總幹事,為香港《國度復興報》、《國度》雜誌和Crossmen總編輯。
2011年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讀希伯來文和以色列近代史。修畢後返回香港加入神召會禮拜堂擔任牧師。從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牧養屯門神召會友愛堂。
黃牧師現任國際王家服事團團長美國洛杉磯豐收聖經大學客席講師,負責「為以色列祈禱」臉書。著作有《中國教會概覽》(1979年)。
■作者序
自 序
「亞伯蘭俯伏在地; 神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 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 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 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 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 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創 17: 3- 8)
聖經稱為舊約和新約, 因為神和以色列民族立約, 而第一個約就是跟亞伯拉罕立的。神和他立約, 由後代繼承, 是為「永遠的約」, 意思是說不會廢止, 到今天仍然有效。約的內容包含土地,就是將迦南全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永遠為業」。亞伯拉罕的後裔就是以色列人,後來稱為猶太人, 因為這個約由以撒和雅各繼承( 創 17: 19-21 ; 35: 9 - 12 ), 而非以實瑪利和以掃( 創 17: 18-20;25: 23;羅 9: 12 -13)。
今天的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 是古代以色列人的延續,因他們身體上有立約的記號:「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創17:9-11)。(請參考附錄五:回應「現代以色列不是聖經的以色列」)
或許有人說: 猶太人在歷史上沒有守約, 既然違約在先,這個約於他們是無效的。保羅不贊成這種說法,他辯稱:
「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 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羅 11: 1- 2a)
以色列人頑梗悖逆, 神仍說:「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賽 65: 2 ;羅 10: 21 )。保羅鄭重地說:「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 11: 29 )。這約既然是永約,不會因猶太人守不住而廢止或失效。
猶太民族於 1948 年 5 月 14 日在以色列這塊土地上建國,是神履行亞伯拉罕之約的結果。從那時起到今天,以色列都跟阿拉伯人在衝突和戰爭中, 為的是爭奪這塊土地,歸根究底,都是衝著亞伯拉罕之約而來。
破壞這約的也包括國際社會, 就是支持分割神的土地,建立所謂巴勒斯坦國。有的支持消滅以色列,在這塊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 版圖「由河到海」, 即由約旦河到地中海,都屬於所謂巴勒斯坦人。另有一些主張「兩國方案」, 贊成巴勒斯坦人在所謂「西岸」, 即撒瑪利亞和猶太地、並迦薩建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互為鄰居。只有當巴勒斯坦人有了自己的國家,中東才會有和平, 因此以色列要交出土地,來換取和平。這個方案也是破壞亞伯拉罕之約,因為神賜給以色列民族的是「迦南全地」(the whole land of Canaan)。若將部分土地讓出來另建一個非猶太國,會否違反「全地」的原意?
以色列復國是神成就末世計劃的一部分,因為主耶穌基督再臨,是等待耶路撒冷的居民歡迎祂才會發生(太23:39)。因此,以色列復國、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歸屬以色列,以及猶太人信耶穌是彌賽亞,是提供主耶穌再臨的平台。仇敵魔鬼為了阻止主耶穌的再來,就要拆毀這個平台,於是就屠殺猶太人、破壞錫安主義、奪取耶路撒冷、分割以色列地,以及發動大大小小戰爭來叫以色列滅國。對手還有一招,就是污蔑以色列,妖魔化猶太人,散播反猶言論,務要叫以色列和猶太人成為世界公敵,人人得而誅之。
以色列國是個世俗國家,猶太人也是罪人,他們是神的選民,卻不會自動得救,仍需要耶穌彌賽亞的救恩。不管以色列好與壞、猶太人善與惡,他們始終「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羅11:28)。既然神對猶太人守約施慈愛,基督信仰的門徒就要正視神立約和應許的內容:「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 12:3)。神揀選以色列民族,為要全世界得福,當然最大的福是從猶太人得著聖經(羅 3:2 )和救恩(約 4:22)。既然猶太民族是神叫世界得福的器皿,神的兒女就要祝福以色列。
可是, 有些基督徒誤信污蔑以色列的謠言, 對以色列有著無名的怨懟和討厭的心態, 加入了反猶行列。 有一年,筆者收到一份世界性華人基督教機構出版的月刊,月刊附隨一份為宣教工場祈禱的小冊子。那一期的宣教工場是以色列,內文在介紹以色列時,說以色列為了爭取獨立而發動戰爭,造成今天的以巴問題。這種說法歪曲歷史, 將阿拉伯人的痛苦歸咎以色列, 這是徹頭徹尾的反猶口脗,經由一份世界性的基督教中文刊物, 誤導讀者。從那時候起, 筆者就抱有一份心志,要認識當代以色列。2010年 在 一 次 以 色 列 遊 歷 中 , 在 迦 密 山 上 的 以 利 亞 教 堂(Mukhraka),領受為以色列近代史寫書的呼召,於是翌年入讀以色列的海法大學(University of Haifa),修一門以色列近代史的課程,要了解以色列立國前後的歷史。學成返回香港,便開始講授以色列近代史,教學相長,逐漸沉澱所學的。同時每天從網上瀏覽以色列新聞,掌握來龍去脈,將歷史連結在時事發展中。
有一個學生上完以色列近代史課程,講了一句內心的感受:「為什麼老是打仗的歷史!? 」打仗不是以色列的選擇,卻是迴避不了的現實。每年以色列在記念納粹大屠殺的六百萬死難者時都會說:「再也不要發生! 」歷史上法老殺希伯來男嬰、哈曼密謀殺猶大族、希律殺伯利恆男孩、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事蹟,加上現代以色列立國後的歷次戰爭,都是仇敵重複或延續大屠殺,試圖消滅以色列,殺盡猶太人。為了不讓歷史重演,以色列就只有保護自己, 知道每一次戰爭不容有失,否則亡國滅種。現代以色列的歷史,不折不扣是衛國戰爭史。
本書的目的是陳述歷史,戮破謊言,還原真相,讓讀者在正確的認知下,決定如何取態。作者的取態是:
1.作者立論的出發點是亞伯拉罕之約,解釋現代以色列戰火連年背後有屬靈的因素,就是仇敵魔鬼要破壞這個永約。
2.作者相信神守住亞伯拉罕之約是由於祂的信實,以及為祂自己榮耀的名,而非因以色列配得;聖經記載的以色列劣跡斑斑,現代以色列也非完美,然而他們是蒙神所愛的。
3.聖經記載以色列的罪惡,目的不是為反猶,而是叫人知罪悔改並歸向神。現代以色列也有可責之處,可以批評,憑愛心批評不是反猶,須慎防墮入反猶的陷阱。
4.以色列雖有屬靈地位,但大多數人對現代以色列的理解是透過新聞報道,因此本書也是透過歷史和新聞,引導讀者認識以色列如何一路走到今天。
5.作者提醒讀者不要囿於狹隘的猶太民族主義,基督徒有權喜歡或不喜歡現代以色列;然而我們須從神的眼光去看以色列,從盟約的角度跟神一起守約。
■目錄
推薦序自序前言
一、10月7日哈馬斯恐襲以色列
1. 黑色星期六
2. 暴力罄竹難書
3. 鐵劍軍事行動
二、恐襲藍圖
4. 「阿克薩洪水」計劃
5. 「征服加利利」計劃
三、迦薩如芒刺背
6. 以色列放棄迦薩
7. 歷次迦薩戰爭
四、以色列獨立建國
8. 以色列建國法理依據
9. 以色列需要安全邊界
五、歷次以阿戰爭
10. 獨立戰爭(1948-1949)
11. 蘇彝士運河戰爭(1956)
12. 六日戰爭(1967)
13. 消耗戰(1969-1970)
14. 贖罪日戰爭(1973)
六、黎巴嫩戰爭
15. 北箭軍事行動
16. 日蝕和月蝕與中東戰火
17. 黎巴嫩捲入以巴衝突
18. 第一次黎巴嫩戰爭(1982年)
19. 第二次黎巴嫩戰爭(2006年)
七、恐怖組織及其支持者
20. 哈馬斯
21. 真主黨
22. 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
23. 胡塞武裝
24. 伊朗
25. 土耳其
八、世代宿敵
26. 戈·候賽尼
27. 阿拉法
28. 阿巴斯
九、用土地換取和平
29. 大衛營協議(1978-1979)
30. 奧斯陸協議(1993-1995)
31. 以色列大幅讓步芻議
32. 單邊脫離迦薩(2005)
十、奇兵海外突襲
33. 犯我者雖遠必誅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屠殺
1976年恩德培機場拯救人質
34. 炸毀伊拉克核反應爐
35. 炸毀敘利亞核設施
36. 攻擊伊朗核設施
十一、飛彈時代的防禦系統
37. 以色列多重防空系統
十二、總結
38. 以巴問題癥結所在
39. 防反猶拒綏靖
40. 以色列做錯事是否也要支持?
跋
附錄一:《以色列獨立宣言》
附錄二:名詞中譯
附錄三:名詞解釋
附錄四:歷史大事編年綱要
附錄五:回應「現代以色列不是聖經的以色列」
附錄六:以色列近代史書籍
■內容試讀
1.黑色星期六
「1神啊,求你憐憫我,因為人要把我吞了,終日攻擊欺壓我。2我的仇敵終日要把我吞了,因逞驕傲攻擊我的人甚多。……6他們聚集,埋伏窺探我的腳蹤,等候要害我的命。」
(詩56:1-2,6)
2023年9月以色列有兩個記念日,首先是9月13日記念《奧斯陸協議》簽訂30周年,然後是9月26日記念贖罪日戰爭50周年。奧斯陸協議代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解,但30年來暴力不斷,戰爭也打了很多次,看來奧斯陸協議是失敗的。兩周後輪到贖罪日戰爭50周年,當年以色列在戰爭中先敗後勝,埃及和敘利亞密謀利用猶太人最神聖的一日,以及以色列全國停頓、人民禁食、士兵休假的一天突襲以色列。以色列措手不及,在戰爭頭四天捱打,損失慘重。
50周年記念的主調仍然是說要汲取歷史教訓。言猶在耳,到了10月7日,當天是住棚節之後的歡慶妥拉節,也是安息日。早上6:30,以哈馬斯為主的恐怖分子突襲以色列,進行屠殺、強姦、擄掠、破壞。以色列再次措手不及,蒙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大屠殺以來死人最多的一次災難,證明以色列並沒有認真汲取贖罪日戰爭的歷史教訓,也證明奧斯陸協議徹頭徹尾失敗了!
猶太曆第七個月叫提斯利月(Tishri),是猶太教秋季節期的月份。初一日是吹角日,也是猶太新年;初十日是贖罪日;十五日至廿一日是七天住棚節;廿二日是聖會日,因聖經說七天住棚節之後的第八天「當守聖會」(利23:36);接著的廿三日是歡慶妥拉節(SimchatTorah)。猶太教是要一年讀完妥拉一次,就是讀完摩西五經。歡慶妥拉節就是讀完申命記第34章,然後接續讀創世記第1章的日子,猶太人都聚集在會堂唸誦妥拉,慶祝一年讀畢,及開始新的讀經周期。
2023年歡慶妥拉節由10月6日晚上開始至7日黃昏為止,過了之後秋季節期算是結束,以色列也算是平安度過了一系列神聖的節期。想不到在10月7日清晨,恐怖分子從迦薩殺入,以色列防不勝防,在數小時之間,死了約1,200人,又有251人被劫持到迦薩當作人質。當天是安息日,是個「黑色星期六」。總理納坦雅胡宣告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向迦薩的哈馬斯作戰,代號「鐵劍行動」(OperationIronSwords),又稱為「以哈戰爭」。
戰爭打了一年半後,以色列陸續公布調查,找出政府內部疏漏導致恐襲發生,追咎責任。當時以色列全國為著司法改革而陷於混亂中,政府未有重視迦薩邊境的狀況。政府確是收到哈馬斯蠢蠢欲動的情報,但辛貝特(ShinBet)內部有雙重間諜,欺騙政府說邊境安全,沒有危險跡象,以致政府疏於防範。然而這些檢討公布都是零零碎碎,反而英國國會於2025年3月18日公布了一分全面及完整的調查報告,名為「10月7日國會委員會報告」(7OctoberParliamentaryCommissionReport),由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茨勳爵(LordAndrewRoberts)統籌,全長315頁。
這分報告的目的,據羅伯茨勳爵在前言所說:
否認大屠殺(holocaust)的言論花了數年時間才在社會上紮根,但到了2023年10月7日,人們只用了幾個小時就聲稱以色列南部的大屠殺從未發生過。哈馬斯及其盟友,在中東的和同樣可恥的西方,一直試圖否認這些暴行。儘管諷刺的是,這些屠殺大部分證據都來自恐怖分子自己所拍攝的影片。
該報告「是為了反駁這種有害的觀點,並提供無可辯駁的證據。」羅伯茨勳爵將迦薩恐怖分子的暴行,足可跟1937年日軍在南京進行的大屠殺相比。該報告由英國國會和上議院議員組成的英國-以色列跨黨派國會小組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撰寫。調查結果顯示,10月7日有18名英國公民遇難,這是自9/11事件以來英國境外恐怖攻擊中死亡英國人最多的一天。
記錄中最年輕的受害者之一是14小時大的嬰兒納瑪·阿布·拉希德(NaamaAbuRashed)。她的母親蘇珠德(Sujud)是阿布格雷納特(AbuQrenat)的居民,在懷孕九個月前往索羅卡(Soroka)醫療中心的途中受傷。納瑪是透過緊急剖腹產出生的,但出生不到一天就去世了。
蘇珠德倖存下來,並在第二年生下了另一個孩子。
報告稱,10月7日約7,000名恐怖分子潛入以色列,造成1,182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251人被綁架,其中210人被活捉,41人被擄走屍體。報告指出:「這是自大屠殺以來針對猶太人的最大規模屠殺,也是相對於人口規模而言最致命的恐怖襲擊——每10,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1人喪生」,並將其描述為有史以來第三大恐怖襲擊。
其中一個恐怖屠殺場合是新星(Nova)音樂節,當猶太人在住棚節後度過聖會日和歡慶妥拉節的同時,在內蓋夫沙漠的西部就舉行了這個迷幻恍惚(psychedelictrance)音樂節,距離迦薩隔離牆約3英里。參與者約有3,500人,多為20-40歲的青年人,當中擺放了一尊巨型佛像。當天早上6:30,迦薩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恐怖分子也越界犯境。警報響起後,6:35現場警察停止音樂會,著令人群疏散。哈馬斯不知道有這個音樂節,恐怖分子本來要去內蒂沃特(Netivot),但途中經過,見到這麼多人便折返。他們駕駛機車(摩托車/電單車)、卡車和動力滑翔傘而來,包圍了音樂節場地,對現場及逃走的人無差別開火。死亡人數達378人,另有44人被劫持入迦薩,成為人質。其中一位為中以混血兒,名叫露婭·阿加瑪尼
(NoaArgamani),她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中國人,名叫李春紅(Liora)。露婭被綁架八個月後,於2024年6月8日跟另外三個人質得到以軍營救而重獲自由。
露婭的獲救地點是迦薩的努塞拉特(Nuseirat)難民營,囚在平民家中,也由平民看守。可見哈馬斯利用難民營作為掩護,而平民亦有分參與恐怖活動,與恐怖分子無異。正因為恐怖分子躲在難民營中,難民營便成為以軍軍事行動的目標。在這次營救中,以軍指揮官阿農·薩莫拉(ArnonZamora)殉職,為了記念他,軍方將這次營救行動命名為「阿農行動」(OperationArnon)。
在活捉的210個人質中,以色列人有176人,當中的51人擁有雙重國籍。其餘人質皆為外國人:泰國人、菲律賓人、尼泊爾人、美國人。
報告最後一章「悼念」列出了1,141名遇難者的名字,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當中有一名35歲的中國人,名叫周大利(DaliZhou譯音),他住迦薩邊境的以色列城鎮斯德洛特(Sderot)。此外,還有251位人質的姓名。
英國政府定性哈馬斯為恐怖組織,但民間卻有許多人走上街頭示威支持哈馬斯,皆因英國有不少穆斯林移民。這次以色列受襲的受害者中有英國公民,英國國會有識之士為了正義,組成調查委員會,將恐怖分子惡行如實記錄,以正視聽。
反思與討論
1. 2023年10月7日迦薩恐怖分子恐襲以色列,英國國會的報告將哈馬斯的暴行與1937年日軍的南京大屠殺相比,你感受如何?
2.參加「新星」音樂節的青年人沒有守安息日,整晚唱歌跳舞,甚至吸毒,現場又有偶像,結果樂極生悲,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