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埃及:深蹲曠野的牧養之路(下)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
牧養LGBTQ族群的路並不短,也像極了深蹲在曠野而沒有盡頭;但是,請別懷疑!這一切絕對有盼望,走出埃及絕不只是空洞夢想!
接續《走出埃及 深蹲曠野的牧養之路》上集出版後,下集繼續將這些蜿蜒道路的酸甜苦辣,向您娓娓道來!
您聽過「重要他人」這個概念嗎?
「重要他人」指的是那些對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社會評價,以及生活福祉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這些人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對心理和人格形成至關重要。
那麼,對於LGBTQ族群來說,誰會是重要他人呢?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重要他人」的視角,帶您一起走入LGBTQ族群的世界中:
最熟悉的陌生人——個人見證
血脈相連一家人——家屬
感同身受引路人——過來人志工
領路守候牧羊人——牧者陪伴
最後,最重要是,您將會體會到來自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位」——耶穌無條件的愛。
「尋找的,就尋見」
當願意向神祈求、與主同行,
那指引就在前方,不再迷航,
而你我或許在轉身迴眸時,
也能成為他人的力量與希望。
作者介紹
作者:我們
我們,是一群LGBTQ、是正在經歷蛻變
甦醒的人;
我們,是同行者、是醫治者、是不挑羊
的牧者;
我們,是你,是他,也是我。
面對這一條步履艱難的十架窄路,
讓「我們」攜手與神同行,
因為在這樣的世代,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目錄
序一、獻上生命的詩歌,璀璨美麗,永不止息 厲真妮
序二、深蹲和它的好處 徐壯華
輯一 最熟悉的陌生人——歷經破碎又重建的自我
再深的傷,祂總能夠 小米
同性戀的問題,原來不是在於同性戀 小明
經歷水火試煉,進入豐富之地 橘子
當我們與真愛有約 小峻、趙儀
重鬱中遇見不離不棄的愛 恩述
祂使哀哭變為跳舞 安然
壓傷的蘆葦,祂總不折斷 Hannah
輯二 血脈相連一家人——真愛恆久遠,他/她是我家人
能陪他走多遠,就走多遠 口述/小峻爸、小峻
敞開生命,成為祝福 小玉
當枕邊的他變身成為她 河靈
她是我女兒,也是天父的女兒 WM
輯三 感同身受引路人——用自己的曾經,鼓勵在天路中堅持
走在服事道路,更像耶穌 Jack
回家 如水
我是過來人,請讓我陪你走一段 Jacky
山路 Aaron
幾番風暴幾番晴,祂從不離棄 Grace
愛到窒息解離,唯有祂的愛才能讓人自由 野草
輯四 領路守候牧羊人——將小手放入天父的大手中
步入迷霧森林,引人一路向光而行 洪沛然牧師
晨曦會劉民和牧師與走出埃及協會厲真妮牧師的對話 走出埃及輔導協會
每個靈魂,都是上帝看重的生命希望工程 陳明軒師母
在裂縫的光影中,讓我陪你好好「聊」傷 沈美華老師
獻上一生,與生命破碎者同行 何李穎璇師母
跋 大海
內容連載
■試讀內容
山路
文/Aaron
你有過登山的經驗嗎?登山是一個五味雜陳的旅程。首先,若你不是一個樂於登山的人,在初體驗中,你可能僅僅是受邀者,但這並不代表你不用去理解這趟旅程一切需要知道的資訊,包含:登山總路程、著名景觀和一堆注意事項等。事實上,你的好奇心很可能會驅使你去做很多行前調查。如果我們看的都是講述所登之山的美麗、好友彼此扶持的溫暖,那麼可能在這趟旅程中,就將體驗現實的殘酷了。但,若我們看到的都是登山有多難、不想成為別人的重擔,那麼,或許我們連第一步都不會踏出去。
走出圍困孤城,開始行前準備
其實服事與登山很像,都是一種在不同階段中需要領受、學習不同風景的歷程。常常有人說,服事就是在事奉神,既然是事奉,就需要學習如何去做,也是一種與神關係親近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同時學習愛神與愛人─與神靠近會發現必須要學習聖潔,與人靠近則要學習虛己。在同性性傾向的掙扎中,最容易讓我們看到自已的慾望是無法採用「同性嫁娶」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生理需求與內心掙扎之下,對於是否要堅持走神預備的道路,內心常起著非常大的衝突:我所愛的不能去愛,卻要學習去愛所看不見的。
在教會中,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常是經歷磨難的時刻。當身旁最能支持你的同伴們,不經意地在律法主義下,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常讓我產生一種糾結:我的重擔只能一個人背,我的苦沒有人能同理,我必須要面對關係可能會發生的衝突和失去,以至過分在意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如此這般沒有安全感的狀態,卻是我在教會中的日常。罪咎與安全感的浮沉不定,成了我在教會與神、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最需要面對的課題。
原來,一個缺愛的人,甚至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無法在服事中感受到認同及喜樂的!因為所做的都在極力地討好人,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因而失去了服事的初衷。所以,我逃了,逃開了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縱使仍過著基本的教會生活,但在我的心中,卻築起了一座堡壘,那是一座,不容任何人走進我心中的孤城。
然而有一天,我領受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須要先被神愛,才有辦法接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在「走出埃及」輔導協會學習的歲月中,有一次,我參加了「默想營」。活動中,請參加者交出所有電子產品,除了聖經以外什麼都不能帶。這樣的專注默想,讓我感到時間流逝變慢,所有感官卻變得敏銳起來。我真實的感受到一股溫暖的觸摸直至內心深處,我知道那是我一直以來跟隨的耶穌,我經歷了什麼是「賜平安的意念」、我也聽到一個聲音,要我先去尋求祂的同在……,祂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樣貌、性情甚至性傾向;無論如何,祂就是愛我。
原來,在天國的永恆生命裡,我所被定義的,是屬神兒女的身分!而不是性傾向。
至此,我才有辦法調整我服事的焦點,從複雜的人際認同中,轉移到對事工的熱情。而當目的正確、想法正確、行為也正確時,在教會的服事才能看見神的作為,也才能享受與神、與人同工的輕省及喜樂。唯有我預備好自己,才能向稜線啟航,往「服事」這座高山挺進。
找回真實身分,從受助者成為同行天路客
從爬上山路的第一階開始,興奮感可能會驅使你蹦蹦跳跳地向前衝。你會忘記評估負重、體力和前面的路程還有多遠,沿路嘰嘰喳喳地呼朋喚友,東奔西跑地四處探索,這都可能會使你消耗過多體力、不多久便口乾舌燥、呼吸也忽快忽慢。若是你進到這個狀態,所要做的是:平息你的呼吸,盡快讓自己回到「穩定」的狀態。可惜的是,亢奮的初行者,往往不容易注意到這個環節,最後反而讓「登頂」變得異常困難。但,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同行旅伴,或許他可以提醒,甚至幫助你穩定狀態,使你可以更專注去面對眼前的山路。
服事人、與人建立關係,有如面對鏡子,進行自我認知、檢視、反思的體會。乍聽之下,感覺好像頗具意義;但其實踏入禾場時,也沒想那麼多。我之所以想服事有相同經歷的人,只有兩個動機:一、我的生命從泥濘中被救出,我也好想去幫助像我一樣的人!二、我在協會的事工中被服事,我是否也可以略盡綿薄之力,用行動來支持這份事工……?
於是,經過禱告後,懷著滿腔熱誠來到服事現場。雖然一開始對自己充滿懷疑,卻在第一次的團體中,看到學員們講述著自己的經歷及困惑時,我頓時發現兩年前的自己也是如此徬徨、苦悶地坐在當中啊!那種對於未知的不安,以及內心的糾纏,似乎喚醒當時的我,好希望有一個人能夠懂我的需要,告訴我生命之道的答案。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懷,把我們這群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苦情人連結在一起,我發現,他的痛我能懂,我的苦他明瞭……。
同理,是我們能否有認同感並快速建立信任的核心。這並不是代表:只有同性傾向者能服事同性傾向者;而是:星月才懂夜的黑。在曠野中,引路人遠比地圖更加親切。我發現,投入服事不只可以表達感恩,更能真實地成為別人的幫助。這樣的安慰與陪伴,是我在被陪伴時,所體會到的幸福與感動。
陪伴這件事,也不僅僅是針對新進學員,當屆的同學也是我想支持的對象。一起經歷兩年的尋找神、找回自己的歷程,與其說身邊的是同學,不如說更像是戰友─是一起同行、互相扶持, 手把手才能爬出深淵的同儕們─我們知道彼此的辛苦,也明白彼此的煎熬,深知從協會畢業並不是結束,而是成為天路客的啟程時,我怎能讓曾經的戰友孤立無援呢?
在我的同學中,就有一位與情慾爭戰已久,因同性傾向的影響,而對人生充滿著遺憾及焦慮。生命的確會在離開階段性的課程後出現矛盾,原因是當轉為一個人面對人生課題時,往往隨即會冒出隱憂。這些矛盾,常會一次次地讓人懷疑「堅持聖潔」這件事情是否有意義?當我在陪伴同學的歷程時,我看到當這些懷疑逐漸形成一種理由及桎梏,也發現是否可以拉身邊的人一把,便成為一種呼召及負擔。或許我沒有辦法代替神補足他內心的需要;但我可以讓他知道:在生命的路上他並不孤單!有人願意在旁邊陪伴他,當他需要協助或關心時,我們彼此就成為對方的支持,知道很多生命的功課真的很不容易,卻也仍能在旅程中彼此加油打氣、時時得力。
堅持登頂,聽祂聲音,成為祝福
在漫長的登頂路途中,有時候你可能已經爬了一半,但已經感到筋疲力盡,無法再往上攀爬攻頂;但若選擇放棄往下,又充滿「棄之可惜」的糾結。在內心的不甘和身體誠實的疲憊感交戰之間,情緒常可能淹沒你的理智。這時,在身旁可能總有會說出這樣一句話的人:「登山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因為你確實會發現,原來你不是你所想像的樣子。但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做出決定:我是否要堅持下去?這時,你會需要幫助你完成登頂的信心喊話,好使你繼續堅持向前;而這樣的鼓勵,若是出自一個已經登頂完成、在他的回程中與你擦肩而過的過來人,你就會更有信心、更有盼望地去堅持餘下的最後一哩路。
再次回到教會服事的現場,有種說不出的熟悉和陌生感。熟悉的是,面對陪伴自己走過人生高山低谷的教會,心中總有一種默默的感慨和虧欠。陌生的是,帶著不同的心境回到禾場,彷彿那些曾經在乎的傾向認同已然鉛華洗盡;取而代之的,是看見教會中同屬耶穌肢體、卻因無法看見生命盲點的人仍在曠野漂流。這樣不同心境的轉變,使我開始領受呼召,並期望藉由我所經歷及學習的,可以從世界端遷到神愛子的國度中,扶持一些需要的人。
而當我願意敞開自己,勇敢在教會中向肢體們坦承我的見證和領受,盼望神喜悅、得榮耀時;往往又受到老我影響,開始擔心眾人的眼光。當我在見證前夕,還在思慮要說什麼時,主祂垂聽了我的禱告,輕聲且堅定地對我說:「孩子,你不就是要和人說我跟你之間的故事嗎?」在那一刻,神又親自從仇敵的謊言中,奪回我的心,並使我更加清楚知道,祂帶領我的一生,不僅要贖回我這個人,更是要我時刻懂得放下自己,將焦點定睛在使祂得著完全的榮耀、也使人得著益處。
面對神要我去陪伴的群羊,不論是受「同性性傾向」而陷入自我控訴或定罪的人,抑或是深陷在錢財、權力、怨懟泥淖中的人,我學會了丟下律法、拾起恩典去陪伴他們,也終於明白耶穌為什麼要用愛來挽回世界,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的人缺少了公義, 而是這個世界的人要倚靠耶穌而成為公義。既然如此,這個世界不需要更多指出他們不義的人,而是需要可以與他們一起同行、來到耶穌面前的人。一個在登頂之後,能用自己的曾經,去鼓勵他人堅持登頂的旅伴。
爬山經驗酷似我們經歷信仰這座聖山時的縮影。在追求中, 一樣有個引路人,有一群陪你爬山的人;有面對痛苦難耐的時刻,有決定緊緊跟隨的堅持。不一樣的是,我們可能不知道下一個短暫休息的涼亭在哪?我們不知道登頂後的風景如何?我們不知道這條山路到底有多高?也不知道最後是否能堅持到頂? 但,可以確信的是,我們都需要從神、從彼此而來的鼓勵和陪伴。因為服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身體到心理、從自己到他人,我們需要做的,遠比我們以為要做的更多。但,也就是因著我們願意去做,才會讓苦難變為祝福,不僅是自己得勝, 也在幫助他人時,可以更加擴張自己的境界。讓我們在回程時, 不僅知道我可以給予別人鼓勵及幫助,更可以與神同工同行,一起去挑戰下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