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歲月(簡):一個家族六代信主的美好見證-MEET 12

恩典歲月(簡):一個家族六代信主的美好見證-MEET 12 特價

恩典歲月(簡):一個家族六代信主的美好見證-MEET 12

編號:N1020604
ISBN: 9786269832064
作者:李望一
譯者:
出版社:真哪噠
出版日期:2024-06-18
  • 定價:NT:320

  • 優惠價:NT:282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本書簡介


一片落叶浓缩了秋天的光景;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出时代的变迁。没有人能脱离环境而生存,每个家庭都被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这个家庭也是如此。从书中,我们看到每一次社会动荡所带来的痛苦和艰难,永恒真实的平安是人类共同祈求的福祉。


一个人如果不能与上帝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像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绝不会有真平安。发生在这个家庭的见证告诉我们:悖谬的时代、患难的日子、艰危的生活,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奇妙地掌管着事件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成为上帝的儿女,是何等蒙福的事。


一滴水珠,可以激起一池涟漪。这本书定能在你心里激起对慈爱的上帝更深的依恋。  ──石子


■作者簡介


李望一


1943年生于北京。


原中央乐团竖琴演奏员、中国歌剧舞剧院竖琴首席。


1991年初,與先生刘康及两位女儿应邀赴欧洲举办家庭音乐会,同年来美。


1991年全家接受浸礼归入基督。


1999年夫妇决志奉献,辞去世上工作,进入“海外神学院”学习装备。2002年毕业(圣经硕士)后,牧养、开荒建立教会 。


2007年先生刘康按立牧师(2023年安息主怀)


2011年退休,现在北美“基督教会中心堂(PA)”聚会并继续服侍主。


■目錄


前    言   同感一灵的见证(文: 刘康)


第 一 章   奇异恩典


第 二 章   一张经历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第 三 章   中国足球第一次赢外国队(文:杨晓明-我的表弟)


第 四 章   牺牲精神 造福人群


第 五 章   上帝永远与我们同在


第 六 章   勤奋、喜乐之人生


第 七 章   从青梅竹马至归入主名


第 八 章   难忘的故乡之行


第 九 章   决志奉献


第 十 章   双亲在世的最后两年


第十一章   我们家的故事在继续


第十二章   两个女儿的见证 


第十三章   代代相传--第六代的见证   


后记  恩典夠用


       (附记:追忆刘康牧师在世最后路程经历的恩典与慈爱)


■內容試讀


第一章 奇异恩典:母亲的爷爷


老爷爷 — 杨云阶(望一母亲的爷爷)生活在河北通县农村。16歲中秀才,18歲中舉,轰动乡邻,有“少年才子”之称。


他是一位敬神爱人的基督徒,为人热情豪爽,忠厚善良,乡亲们非常敬重他、信任他。村里有什么大小事情,都愿意和他商量,请他拿个主意;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也愿找他诉说调解。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了,大批外国宣教士和忠心爱主的中国基督徒惨遭迫害,无数信徒在这逼迫中坚贞不屈、为主殉道,悲壮而惨烈。当时义和团称外国宣教士为“毛子”;称中国基督徒為“二毛子”,当然也是被捉拿、砍杀的对象,故当时的处境非常险恶。


一天,方圆几十里的三十余位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老爷爷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在前一天夜里,大家竟作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有声音反复急促地说:“杨云阶要出大事了!快去!”就这样,第二天清晨,他们几乎同时赶来。此时,老爷爷已被义和团五花大绑,大刀架在脖子上,正预备砍头示众。三十余位远道而来的弟兄与周围众乡亲一同下跪,齐声说:“杨云阶可是好人啊!我们愿以人头担保!”请愿的人群越聚越多,抓他的“义和团”团员们怕事情闹大,决定暂不砍头,但是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几乎无法通过的“验证无罪”方法:他们点燃一支抽水烟用的纸香,如果纸香能全部燃尽,并且纸灰飞扬上天,就说明他无罪,便可当场放人;如果纸香没有燃尽,熄灭后留下黑纸心,就说明“罪大恶极”——心都黑了,立即斩首,绝不留情。这刁钻的验证方法看来是绝不可能通过的,因为纸香从来不会烧到尽头才熄灭。乡亲们屏住呼吸,看著纸香红彤彤的香頭随著阵阵轻风,慢慢地一直燃点下去,直到最后全部成灰,并随著微风飘扬而去……乡亲们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老爷爷当场松绑被释,免于一死。


这神奇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著,老爷爷与众乡亲们共同亲身经历了上帝的怜悯慈爱与奇妙大能!感恩之情,無法述說!


 “祢必赐福与义人。耶和华阿,祢必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护卫他。”(诗5:12)


第二章 一张经历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我特别珍爱一张老旧的照片,那是我三、四岁时和表哥、表姐在一起的合影:我们四个孩子虔诚地闭上眼睛,小手合在一起,正在唱姥姥教给我们的一首赞美诗:


“上主亲近小小孩子,祂愿听见我祷告。


我们小声都说谢谢,因祂天天待我好。”


每看到这张旧照片,仿佛就听到当年我们一齐唱出的稚气童声,往事也随之一幕幕浮现眼前,此时我会特别思念慈祥的姥姥……


姥姥——刘恩福,出生在河北农村,12岁那年,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她和妹妹分别被送到两个亲戚家中寄养,从此与妹妹离别,再未见面。


姥姥来到了叔叔家后,小小年纪的她就承担了家中许多繁重的劳动。但叔叔自己的孩子多,生活贫困,视她为多余的负担。一次,她的叔叔藉赶集的机会,故意将她丢弃在集上。集散了,人越来越少,“走失”的姥姥情急之下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引来了一位主内的弟兄,于是就把姥姥带至他所在的“北堂教会”。在此教会侍奉的是一位美国宣教士,会友称他为“姜教士”(想来就是John 教士吧)。他按姥姥所说的地址,把她送回了叔叔家。不料,他们一家人任凭姥姥怎样苦苦哀求,都矢口否认姥姥就是他们的亲侄女。乡亲们见此情景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但又爱莫能助。有着一颗仁爱之心的姜教士,从此便收养了12岁的姥姥,为她起名:刘恩福,直到她与老爷爷( 杨云阶 )的儿子、同是基督徒的姥爷杨国柱结婚。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总是那样的慈祥、亲切,她和蔼的笑容仍会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弹唱的诗歌,也常常回旋在耳边。姥姥总是微微地笑着,从未见她大声地呵斥我们或与家人争吵。手中还不住地为我们这些孩子们缝缝补补,或是编织各种花样的小毛衣、围巾和手套。五颜六色的旧毛线,经过她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我们喜爱的图案优美的毛衣或围巾。


我至今记得姥姥坐在风琴前弹奏的情景:她双脚踏动着风琴的踏板,那动听的旋律就从她的双手流淌了出来;她也会边弹边轻声地唱着,每当此时,我便会忘情地坐在一旁聆听这美妙的乐曲 ,它对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长大后,我以音乐为专业,想必与姥姥对我儿时的启蒙有关系吧。除了听她弹琴,我们也总爱依偎在她身边,听她讲许多动人的故9事,唱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歌曲。后来,我才知道,她给我们讲的很多都是圣经中的故事;唱的也大都是赞美主的诗歌。姥姥教给我们唱的诗歌“耶稣爱我,我知道”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已经深知主耶稣在时时关心着我、爱着我。在姥姥的陪伴带领下,我和表哥、表姐渐渐养成习惯:每天清早起床和晚上入睡前,都各自跪在自己的小床头向父神祈祷。饭前,姥姥总是领我们唱“谢饭歌”。那时,虽然自己年幼,祷告时,常常不知该说些什么,但却非常清楚:我所想的天父都早已经全知道了,心里便很高兴、很踏实。


姥姥常常告诉我们看到贫苦的人,不要嗤之以鼻,而要同情帮助。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经常在放学排队回家的路上,碰到挨家挨戶掏大粪的马车,味道可想而知,每当此时,很多同學和行人都捂鼻快速离开,我想赶车人看到,心裡一定會很難過。所以,自己总是尽量憋住气,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捂鼻,與他一路同行,虽然气味冲鼻,但心里却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幸福。


吃饭時,姥姥说不要两臂横在饭桌上,要无声无语、闭嘴咀嚼,不能挑嘴,给什么都要吃光。我小时很不爱吃芹菜,觉得有股难闻的药味,每当姥姥夹给我芹菜时,我都心里叫苦,但总是最快吃完,好接着吃喜欢的菜,哪里知道,姥姥还以为我爱吃芹菜,又马上夹来一筷子,哎呀,又不敢说不爱吃,就这样,久而久之,芹菜反而成了我喜爱的蔬菜。至今,看见芹菜,就會想起疼爱我的姥姥。


 姥姥的一生虽然那样卑微平凡,然而从她生命中流露出来的耶稣的爱,却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后的成长。


1958年,姥姥平静安息主怀,享年73岁。


感谢神给了姜教士一颗爱中国人的心,姥姥因着他的带领而跟随了主,改变了一生的道路,也使我们后代,虽然不配,却也因此走上了一条蒙福的路。如今我们的外孙也常常和小朋友传讲基督的救恩,他们已是家中第六代的故事了。


60多年转瞬即逝,几十年来,我们家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风雨坎坷,然而神的慈绳爱索总是一路牵拉护佑着我们,祂的慈爱一刻也未曾离开我们,直到永永远远!


感谢 神!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