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為年輕人寫的簡介
書介
從理性時代進入到後現代,人們經常以科學來檢驗聖經記載的真偽,以至於產生兩個不幸狀況:一認為聖經經不起科學的檢驗,因此丟棄基督信仰;另一則想盡辦法解釋聖經一字一句皆符合科學,遂成為反智與迷信的一群。
本書正好為科學與宗教提供一條和解之路。作者羅斯頓Holmes Rolston Ⅲ的腦海好似思想與知識的海洋,他藉由本身多重的人生角色(科學家、神學家──基督徒、一般大眾)間之對話,希望為年輕下一代尋找到科學與宗教合一的道路。
目錄
推薦序 也為成年人寫的解惑良方 3
推薦序 為科學與宗教提供和解之路 5
譯者序 慈祥長者循循善誘 7
第1 章 科學家/基督徒怎麼想?想知道「如何」與「為何」! 11
第2 章 物理學──物質和能量──恆星,行星,宇宙 25
第3 章 生物學──仙境地球上的生命 39
第4 章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心靈──奇蹟中的奇蹟! 53
第5 章 社會科學──我們的社群和文化 67
第6 章 電腦科學──最新的超級科學 81
第7 章 歷史──過去、現在──和你的未來! 93
註 釋 103
譯者各章導讀 106
序
這是一本「大哉問」的入門書,雖說是為青年們「解惑」而寫,但對我們這些成年,甚至老年一樣很有啟發性。「活到老,學到老」說來順口,很容易被忽略,但有機會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更領悟到一輩子都有學不完的學問。宗教和科學關係的「知」與「不知」就是其中最深奧和最難分難解的主題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倡導環境倫理的大師Holmes Rolston III,透過這本書的譯者陳慈美,我在過去幾年也有機會接觸了他的一些著作和想法。如今,再藉由這本今年(2021) 才出版的新書,格外感到親切。
本書共七章,除了第一章之外,有六章分別解析宗教與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 神經科學、社會科學、電腦學以及歷史學的關係。第一章在我看來,算是導言,簡述科學家(客觀學術理論) 和基督徒(主觀宗教) 之間的對話和辯證。整本書其實就是在解讀科學VS.信仰之間的「衝突」、「獨立」、「對話」和「整合」,以及如何同時接受「原因」(科學) 和「意義」(宗教)。這對我來說,也頗為受用。
以社會科學這一章為例,作者就點出社會科學的經驗研究和抽象理論化,再怎麼科學,還是無法解釋所有人類社會現象,頂多是提供了思考的途徑,但不是唯一答案。他更以社會學對宗教信仰的研究為例,直接說明了人類社會迄今恐怕仍然需要有宗教信仰來「圓滿」和「充實」其複雜、多樣、互補,甚至互斥的生活領域。
然而,對於諸多迫切的社會不公平的問題,如貧富差距、族群和性別歧視,甚至衝突戰事的問題,宗教界就應得謙虛地要大家去多聽聽社會學家的結構原因分析和社會政策變遷的看法。
雖然作者在書中很中肯地引述愛因斯坦的兩句話:「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的」和「科學沒有宗教是跛子」,做了看似有說服力的中庸之道立場。但為何缺另一個就是會瞎或會跛,本書似乎還沒徹底說清楚。或許原因之一就是篇幅的確少了些。
綜觀這本小書,它的用意很深遠,用心也夠認真,用力則已經跨出第一大步。我期待作者還有進一步的書寫,能為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在宗教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做更深入淺出的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