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好說,但你可以勇敢飛行:關於成長的5個練習FLY BRAVELY IN THE UNCERTAIN FUTURE
內容簡介 2024聖誕禮物書療癒登場~ෆ
現在還不知道,也沒有關係
因為每靠近自己一些,就看見未來多一點♪*゚♡.•
說起對未來的想像,如果是你,會想畫出什麼模樣?
對某些人而言,這很可能難以想像,因為彷彿連輪廓線也難以勾畫。
我們不單對於「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總是迷惘,也對未來各種變數和無法預測,充滿不安和懼怕。
陪伴自己、也陪伴許多人走在這條生涯探索之路上的作者,黃柏威諮商心理師,
明白若要消除這種恐懼,撥開這層迷惘與徬徨,
我們需要練習看見,在朝向未來的冒險人生背後,
更是一條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的旅途。
在這趟旅途中,心理師透過5部電影中的角色帶出5個重要的成長練習,
幫助我們逐步看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並能漸漸長出飛向未來的翅膀。
⭔ Lesson 01.心態練習→
培養面對失敗的勇氣,願意接受挑戰
⭓ Lesson 02.姿態練習→
接納自己的過去,喜歡自己的獨特
⭔ Lesson 03.群體練習→
學習與他人一起生活和對話
⭓ Lesson 04.意義練習→
做出忠於自己的抉擇,也練習與重要他人溝通
⭔ Lesson 05.定位練習→
透過未知裡移動的「做中想」,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
最後,心理師黃柏威提醒,充分規畫的生命仍然有限,
但上帝的智慧,能帶我們在冒險中體驗豐富人生。
在《在未來不好說,但你可以勇敢飛行》每一堂課後,
還有「問題討論」跟「具體行動」,
幫助我們覺察自己狀態並產生實際行動,現在就一起向著未來勇敢飛行吧!
作者簡介 黃柏威/作者
一位熱愛電影的諮商心理師,
在懵懂年少時期誤選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科系,
卻因這意外才漸漸明白,
自己其實喜歡陪伴人更勝於數字,
自此踏上心理諮商這條路。
在進入業界工作後,也才明白,
原來心理師的工作可以不只限於那小小的諮商室,
脫下專業者的外袍後,還能結合自己喜愛的電影,
幫助更多人從日常就學會自我覺察、自我對話,
為每種內心感受找到合適安放的角落和位置,
也學習懂得以更溫柔的方式陪伴自己,
走過生命的歲月長河。
♪經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現為行動諮商心理師,於各大學校院所任職諮商心理師。
♪作品:《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時報出版,2020)、《影癒心事:他的家庭你的傷痕,心理師陪你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時報出版,2021)
LEBOO design/繪者
一間努力生存的高雄在地插畫工作室,
成員是一位基督徒設計師+一位普通人企畫。
『LEBOO』則是取自台灣話的「禮物」,
期望將插畫透過各種生活小物陪伴許多人的日常。
♪本書主要插畫者
LEBOO design的蕭凱聲
性別男,高個子,基督徒。
擅長各類插畫,可是寫字居然不好看。
目錄 作者序
在光影中,與自己對話/014
前言 想我曾經也是一個學飛的菜鳥
在看不見的世界裡,擁抱生命各種可能/020
善用意外的機緣/036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Lesson 01 心態練習
起飛前,需要知道有摔的可能/040
成長心態vs.定型心態/058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Lesson 02 姿態練習
喜歡自己飛的樣子/062
不喜歡自己vs.接納自己/078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Lesson 03 群體練習
聽見彼此的聲音,因為我不是獨自飛翔/082
調整期待後的對話練習/100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Lesson 04 意義練習
飛翔,該是自己的選擇/104
面對期待相衝突的時候/122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延伸閱讀1學習以愛的語言來溝通:兒女篇/126
延伸閱讀2學習以愛的語言來溝通:父母篇/130
Lesson 05 定位練習
移動探索裡,畫出飛翔的地圖/134
生涯探索的「做中想」/153
日常練習→未來語錄
給自己一份未來書單/158
讀者回函/159
內容試閱
作者序
在光影中,與自己對話
有些人提到我的時候,會說就是那個「愛說電影的心理師」,其實自己一開始聽到時,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儘管我知道自己很愛講電影,常在演講中用電影故事當例子,只是我沒意識到,原來這已經成了一個鮮明的記號、成為別人對我的印象。而讓我不好意思的是,自己其實沒有任何電影相關專業的背景,只不過是個愛看電影的人,因此把「電影」特別標記出來,有時也會懷疑自己夠格嗎?雖然心中不免有小懷疑,但能把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結合,多數時候仍是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也漸漸發現這是自己的熱情所在。「愛說電影的心理師」,也成為自我認同的角色之一。
從小,我就很愛看電影,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戲院看的電影是周潤發演的《賭神》,那部片還是爸媽帶我去的(從現今的眼光來看,很難想像父母會帶一個十歲的小孩去看這部電影,但不騙你,和我同齡的同學們都看過這部片)。我成長在香港商業電影的黃金時代,香港電影算是陪著我長大,帶給我和我的朋友許多歡樂。那時候,看電影是尋求開心、刺激的體驗,而且多半與社交活動有關。
電影對我來說,與歡樂、與社交脫鉤,大概是到念大學之後才開始的。當然我還是很常跟朋友去看電影,可是我也開始自己一個人看電影。甚至那時,我常窩在學校圖書館的視聽室,借部片子,找個位子,度過許多的時光。如今回想,我知道那是自己的逃避,因為當時在學業上很挫折,對未來也很迷惘,看到身旁同學不是認真投入準備研究所考試、公職考試,就是準備出國留學。相較他們為自己未來努力的模樣,我的內心其實非常焦慮,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那時的我,應該有很多自我打擊與自我懷疑,也內耗掉自己很多向外探索的能量吧。
那時對諮商的認識,不像現在這麼普及;所以我沒有一開始就走進諮商室,反而常一個人窩在視聽室,翻弄著一片一片的光碟,躲進一部一部的電影裡,在那裡哭、在那裡笑,想在那裡找到未來要往哪走的答案。
電影,有給我答案嗎?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美好。沒有奇蹟發生,我並沒有因為看電影,就找到人生的方向。
但那些電影接住了那時候的我。雖然看電影沒有直接為我釐清目標與方向,但它能讓我哭,讓我笑,讓我觸碰到自己的感受,讓我去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或許這也開啟一些爬梳自我生命經驗的機會,成為一種自我了解的過程。我在這些光影中,更靠近自己一些。
現在的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有了心理治療的知識與技術,但我沒忘記,在那之前,療癒自己的是大銀幕裡的光影。我的情緒在電影中得到了安放,也透過電影,我看見人心的幽微、世界的寬廣、也有機會看見人生各種可能的形狀。也是如此,我希望能透過自己作為心理師的眼光,來討論劇中人物的處境、討論他們在外在環境與內在世界中所遭遇的掙扎;透過他們的心境與行動,不單貼近我們的感受,更為我們帶來對自己的反思與覺察。這些故事和情節,也能化成一幅幅安撫我們自身、為我們帶來勇氣的圖像。面對未知的未來,電影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但它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我們開放自己去體驗,邀請我們深入內心、與自己對話。因為改變,往往都是從覺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