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與新約聖經:要點指南
本書從與羅馬帝國周旋的角度探討新約經文。在以剝削為基調的帝國處境,新約作者並非倡導一味抵抗或一味順服,而是同時肯定二者於時空中的張力,並指出上帝永恆的真理。本書激勵信徒反省信仰如何呈顯於生活。
商品說明
自古以來,帝國的宰制無所不在。
無論是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或是已然進入民主時代的當今世界,各種政治、軍事、經濟的強權仍然在進行一場「競逐」的遊戲,市井小民只能望而興嘆。
帝國帶來的問題是效忠(這世界屬於誰?);身分(我們是誰?);群體歸屬(我們要居住在什麼樣的世界?誰是我們的鄰舍?又該如何對待他們?)以及權勢(由誰掌管?其目的為何?誰從中受益?誰要付出代價?)。這些重大艱難的問題,沒有簡單的解答,卻要引導我們進入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新約書卷已經為我們規劃出一幅藍圖,同時邀請我們深思這些問題。
本書從與羅馬帝國周旋的角度探討新約經文,得知與帝國力量周旋的錯綜複雜過程。新約經文並沒有提出任何簡單的策略。經文從不同角度觀察羅馬帝國,並提出多樣的因應策略,包括一些非暴力、隱藏的抵抗活動,以及為它禱告、順服它。更重要的是,新約作者提供跟隨耶穌的人另類的世界觀──它不屬於任何帝國或者政黨或者體制,而屬於上帝。跟隨耶穌的人,是上帝賜生命的旨意的代理人。跟隨耶穌的人,要鼓勵、邀請與建造基督徒群體,體現上帝的旨意,並在帝國環境中活出不同人生。雖然現今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但本書激勵基督徒善用自己的權力,審慎與忠心地分辨上帝的旨意,並將之體現在自己的生活中。
「卡特以簡要的方式,精確刻劃帝國的不同面向,及基督徒如何看待並回應帝國的霸權。……信徒雖以不同方式回應帝國,卻從未選擇以暴制暴,以惡還惡,……祂的王權非來自暴力,也非來自轄管和剝削,而是來自謙虛、哀慟、溫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
聖光神學院教務主任暨新約助理教授
謝樂知
「可靠的聖經研究必須瞭解古代聖經世界錯綜複雜的經濟、政治與文化。對初代基督教的教師和學生來說,華倫卡特這本流暢精簡的著作可說是認識新約聖經的社會與政治環境的寶貴資源。阿賓登出版社(Abingdon Press)為此系列所定的標題準確無誤──這確實是本新約聖經研究的要點指南。本書可以讓未來在課堂上與查經班裡的學習變得活潑生動。」
美國伊甸神學院(Eden Seminary)院長暨新約研究副教授
底波拉‧克勞澤Deborah Krause
【作者簡介】
華倫‧卡特(Warren Carter)是美國布萊特神學院(Brite Divinity School)的新約教授,長期研究馬太、約翰福音,以及早期基督徒與羅馬帝國的周旋方法。曾於聖保羅神學院(Saint Paul School of Theology)任教十七年。
【目錄】
推薦序 帝國的世界,是基督之下的世界/謝樂知
前言
第一章 羅馬的帝國世界
第二章 對羅馬帝國的評價
第三章 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帝國官員
第四章 帝國的空間:城市與鄉村
第五章 聖殿與「神職」/公職
第六章 帝國神學:神學思想與社會觀念的撞擊
第七章 經濟、糧食與健康
第八章 進一步的反抗運動
後記
書目
【推薦序】 帝國的世界,是基督之下的世界──謝樂知
新約所處的世界是帝國的世界,正值羅馬的全盛時期。帝國自詡締造了「羅馬和平」,迎回了和平女神,風調雨順,為大地帶來豐饒的出產。羅馬城中的和平祭壇(Ara Pacis)上刻畫了各式動植物,一幅生機盎然的圖像,表現出太平盛世,萬物和平共處歡然棲居的美景。帝國詩人盛讚這是千載難逢的黃金盛世(golden age)。然而美麗的帝國圖像背後,也有他極其陰暗的一面;帝國的和平,是血打造出來的和平。帝國以強勢的軍力侵略諸國,願降者遭徵地收稅,拒降者受剷除輾平,反抗者以強力鎮壓,殘暴對待。
以色列便是其中一個慘遭侵略淪為附庸的民族。在帝國的統治之下,平民百姓過著沉重的生活。為此,耶穌的比喻中不時出現賦稅、稅吏、還債、土地等議題,顯見這全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帝國如鬼魅一般附在以色列身上,吸食他的血,啃蝕他的肉,以色列如墳塋中的活死人,不由自主。耶穌來,祂為百姓帶來解放的好消息,猶太百姓因這國度的好消息而振奮,簇擁耶穌想要立他為王。然而,未見革命,只見十架。這位眾人期待膏立為王的耶穌,雖能醫病趕鬼,教導智慧,傳遞神言,教訓並駁斥與帝國掛勾的猶太當權,最終卻仍舊無法逃脫帝國的掌心,悲劇收場,懸掛十架,慘烈而死。
十架是終極的羞辱,帝國藉之展示強權。你想要當家作主,高高在上?那好,我就將你舉起,讓你高高在上。十架是個十足的政治事件。裁決時,帝國邊陲有頭有臉的人全都到了場,羅馬兵丁則是最後的行刑者。行刑前,兵丁戲弄耶穌,戴冠穿袍,帶祂遊街示眾,扒光祂一切所有,鞭打祂,要祂扛起自己的刑具赴死地。帝國極盡所能的殘害死者的身體和心靈,要在死者身上留下無法抹滅的記號—帝國的印記。十架矗立於城門外,人來人往,無人能規避帝國醒目的「宣傳」。十架是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各層面最終也是最強烈的壓迫情式。十架上以色列的君王,一絲不掛的釘掛在被咒詛的木頭上。漆黑的大地,是帝國壓迫下百姓的真實寫照。
但福音的信息如此說:耶穌從死裡復活了。帝國的權勢失靈了。清晨走在園中的耶穌有如黑暗中浮現出的新創造,帝國霸權在他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在他最引以為豪的十架大戲中開始崩解。那裡赫然出現了一道裂痕,這裂痕隨門徒四散而逐步加劇。初代基督徒四處宣揚復活的福音,帝國的根基開始動搖,新的國度步步蔓延。因著基督的復活,初代基督徒勇於以各式不同的方式回應帝國。有的在言語和思想上表達強烈反抗;有的則是消極抵抗;有的則是忽視不理,將焦點放在教會及福音;有的則採取合作的態度,非因懼怕,或為諂媚,而是知道帝國氣數已盡,服從不過是暫時的權宜之計。無論何種策略,初代門徒一致向帝國展現出無懼的姿態,因他們知道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將要再臨審判萬有,一切都要向祂跪拜,口稱祂為主。
卡特以簡要的方式,精確刻劃帝國的不同面向,及基督徒如何看待並回應帝國的霸權。卡特正確指出,信徒雖以不同方式回應帝國,卻從未選擇以暴制暴,以惡還惡,因他們知道基督是和平之君,祂的王權非來自暴力,也非來自轄管和剝削,而是來自謙虛、哀慟、溫柔、慕義、憐恤、清心、和睦、為義受逼迫。基督的國不屬這世界,這國是來自「域外」的福音。基督徒的身分不是由帝國界定,也不是看他如何回應帝國而界定,而是來自基督—因基督的緣故,信徒明白帝國終將歸於無有,唯有三一上帝及祂的國度永遠長存。帝國的世界是基督之下的世界。
【內文試閱】前言
本書的主題是新約作者與羅馬帝國世界互動與周旋的各種方式。
本書探討的不是新約聖經的「羅馬背景」,因為本書是把羅馬帝國擺在一個重要的地位。這是第一世紀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世界,也是新約書卷與之周旋的世界。
本書不是要探討一般所謂的「政教關係」。討論政教關係的書籍通常會用幾頁的篇幅探討領主與皇帝。儘管本書沒有直接提到羅馬帝國,卻深知它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毫無作為。它總是會在那裡。它就是所有新約書卷的大環境。
本書明確反對認為耶穌和新約書卷不帶政治色彩的觀點。耶穌曾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許多人因此認為耶穌不在乎羅馬帝國,或者僅對「屬靈」的事情感興趣,其實並非如此。祂這句話所指的是,祂的權柄或者國度的源頭是上帝,而不是指其影響力或範圍。新約書卷明確表示上帝良善與公義的旨意涵蓋生命所有層面。它們也明確表示,基督徒必定會與羅馬帝國周旋的原因,就是羅馬帝國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羅馬帝國會把人被釘在十字架上,不是因為他們屬靈,而是因為他們對羅馬體系構成威脅。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與羅馬帝國周旋並非因為遭到帝國普遍的迫害。直到第三世紀羅馬帝國才開始迫害帝國各角落的基督徒。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確實曾(因為某些原因) 在部分地區遭到騷擾與逼迫。初代基督徒以及新約作者大致上位在帝國的「底層」,可說是遭受壓迫的弱勢群體,沒有任何攀權附勢管道、無法發聲,也沒有任何改變帝國體制的奢望。本書所探討的是,在那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信仰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帝國世界中,他們與之周旋時所採用的一部分策略。
本書的編排原本可有不同安排。我可以用幾章的篇幅探討新約的每個書卷。我可以按照特定的構想編排整本書。不過,我最後決定按照新約書卷所面對之重要的帝國體制, 來編排本書內容。本書編排方式著重的是新約書卷所面對之羅馬帝國的各主要層面,同時也讓讀者有機會一窺各新約書卷不同的因應方式。
第一章敘述的是羅馬帝國的體制。第二章探討的是新約書卷對這個體制的所採取的觀點。第三章所敘述的是與帝國高官(「帝國代表」)的互動往來。第四章檢視的是足以彰顯羅馬勢力的鄉村與城市,也是基督徒與那股勢力周旋的場所。第五章則是從聖殿的角度探討同樣主題。第六章論述的是對上帝和耶穌的信仰與羅馬帝國神學之間的接觸與較勁。第七章探討的是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因應種種象徵帝國勢力的事務(主要是經濟、糧食與醫療)的方法。第八章探討的是三種進一步抗拒羅馬皇帝的方式—想像的暴力、偽裝與模稜兩可的反抗以及討好。討論內容僅是概略描述而非詳盡的解說。
可惜的是,本書為配合「要點指南」系列的格式,因此限於篇幅無法列出所有文中提及的新約經文。讀者閱讀此書時,若能參閱文中提及的新約經文將會獲益良多。
本書可以作為神學院以及大專院校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教會查經小組以及主日學的教材。內容包括主題經文, 相關資料以及討論題綱。本書也可以成為當代基督徒探討如何與目前帝國勢力周旋的基礎。對這個當代新興的學術領域感興趣的神職人員與學者來說,本書也是相當豐富的資源。書末的參考書目不但是要提供讀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是要藉此表達個人對以往諸多精闢研究的感謝。由於本書篇幅的限制無法一一表達個人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