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的故事角
虛構的大怪物能夠打敗真實生活裡的小霸王嗎?
永遠不要低估好故事的力量!
比利是個小麻煩,是米西背上的一根刺。討厭死了。
每當米西經過比利家去蘇老師的課堂聽故事,他總要搶走她的帽子,還大喊「我逮到妳啦!」讓超級愛聽故事的米西很生氣。
在一個下雨 (又丟了帽子) 的日子,蘇老師把「聽」故事時間變成「講」故事時間。她教孩子們認識角色、情節、動作和令人滿意的結局,並鼓勵他們創造自己的故事。
於是,米西開始腦力激盪。她發現或許可以用自己虛構的故事改變真實生活中的比利事件。一個情節上的轉折,帶來更令人滿意的結局。
這本超級有趣的圖畫書是《蘇老師愛讀書!我不愛》的續集,書中讚頌故事的力量,讓讀者看到故事如何幫助我們重新書寫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芭芭拉.波特納 (Barbara Bottner)
曾為芝麻街製作、編寫和設計獲獎動畫短片。
她身兼新聞記者、幽默作家和電影及電視的編劇,然而,她最熱愛的還是創作兒童小說。
她寫或畫了超過三十五本童書,也曾與同為作家的丈夫Gerald Kruglik 合作。現居美國洛杉磯市。
繪者簡介
麥可.恩伯利 (Michael Emberley)
自1979年開始從事童書寫作及插畫,至今已出版二十多本作品,廣受好評。
書在他的生活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姊姊蕾貝卡 (Rebecca) 和曾榮獲凱迪克獎的父親艾德 (Ed) 也是童書作/畫家。現定居愛爾蘭。
譯者簡介
柯倩華
早期研究兒童哲學思考教育,曾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圖畫書賞析等相關課程。
目前主要從事童書翻譯、評論、推廣,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
翻譯圖畫書及青少年小說共逾百本。現為台灣兒童閱讀學會、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顧問。
序
導讀
自己創造故事
柯倩華/童書評論家
在前一本《蘇老師愛讀書!我不愛》裡,蘇老師幫助米西改變對書的看法,會自己選書、分享看法,並與其他同學互相欣賞和支持。原本堅信自己對書毫無興趣的小孩,最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領略了書的美好與樂趣。
自主性和獨特性,似乎是蘇老師認定的「讀者」特質,或者說,值得尊重的價值。許多成人誤以為「以小孩的興趣為主」或「讓小孩自己做決定」等於放任,然而在《蘇老師的故事角》裡,我們看到近乎完整的概念和作法。蘇老師以小孩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主,不斷要求和協助小孩為自己的判斷、想法和決定負責,在過程中以適當的提問啟發小孩自己想辦法、找答案、反省、修正,經歷一段學習過程。當小孩形成自己的答案(故事結局)時,也發展出內在的創造性力量。這是閱讀的價值,也是成長的意義。最好的是,小孩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體會所謂「讀書是自己的事」,真心喜歡為自己讀書,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讀書人。
這本書巧妙簡潔的為小孩說明一個好故事的元素︰懸疑的開頭、有趣的角色、合理的情節、令人滿足的結局。成人可以鼓勵小讀者以這些標準來檢視、討論、賞析他們所讀過的、喜歡的故事,包括這個故事,有助於他們深入理解,提昇文學素養和鑑賞能力。例如,米西這麼喜歡故事角,卻為了躲避比利而必須繞遠路上學,該怎麼辦?這就是充滿衝突張力的故事開頭。
作者以非常自然和生活化的對話、緊湊的戲劇化情節,將角色的現實生活和虛構故事交織串聯,不著痕跡的完成「兩項」文學任務,示範了一流的講故事技巧。畫者將每個角色的個性和感受鮮活生動的描繪出來,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跟著角色一起煩惱、緊張、思索和開懷大笑。畫面的構圖靈活而不凌亂,活潑熱鬧又有條不紊,恰巧是這個故事主題所需要的氛圍︰學習和成長,就在看似簡單平常的生活裡一步一步完成了。
不過,看似自然而然的環境,卻需要成人特別用心設計。蘇老師一直很正面的對待和回應每個小孩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自我表現。她積極的關注和陪伴,也耐心等待小孩走出自己的路。她對孩子並不放任,而是讓小孩成為台上的主角,在旁邊托住、引導他們。以目前流行的標語「翻轉教室」而言,她正是能看見小孩的個別學習需求,與小孩有效互動的「翻轉」老師。但願孩子們都能學會講自己的故事,以這樣的信心和內在力量,面對生命裡的恐懼與難處,無論遇到多麼討厭的情節,都能堅持創造出快樂滿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