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門(繪本)--道聲兒童生命教育系列17
【內容簡介】 感恩節到了,一個移民家庭正忙著準備他們的感恩節大餐,這將是他們在自己的餐廳中度過的第一個感恩節,大家都期望這會是個完美的節慶。餐廳中央擺了長長的桌子,火雞在烤箱哩,奶奶也把削好的馬鈴薯扔進鍋子,一切準備就緒。
可是就在這時候,兩個陌生人走進他們的餐廳。誰忘了把門關上?這下子,他們的感恩節大餐毀了!孩子們要把不速之客嚇走,奶奶可不這麼想,於是,艾德和安妮就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黛比‧艾威爾生動活潑的插畫,精準捕捉了這個特別的感恩節所散發的溫暖和力量。就像清教徒和印地安人共享的第一個感恩節,這兩個原本不相干的族群一起體驗和發現奶奶說的至理名言:「感恩節的大門就像快樂的心,要大大敞開著。」
【作繪者簡介】 黛比.艾威爾(Debby Atwell)
美國著名童書創作者,原為風景畫家,後轉做童書,擅長以民俗藝術畫風,透過自己的獨特觀點,表現與美國歷史相關的故事題材,並且關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一九九六年曾經以《Barn》一書,獲得美國《學校圖書館月刊》的年度最佳童書。目前定居緬因州。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從來沒有吃過感恩節的火雞大餐,卻很喜歡這個節日特別又溫暖的精神和意義。學新聞卻鍾愛兒童文學,目前從事童書創作、翻譯、導讀、評論和推廣兒童閱讀等工作。
【導讀】 凡事謝恩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說故事前,先請小朋友翻開聖經,唸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 節:「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我問:「有沒有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又是凱凱搶回答。「就是要天天高高興興,努力禱告,還有每件事都要感謝上帝啊!」
「是嗎?」我皺著眉頭問:「有沒有什麼事你不太想感謝上帝?」
「有!」阿宏馬上接腔:「我上星期三放學時踩到狗大便。」一陣哄堂大笑。
「我更慘,」安安說:「上體育課時小鳥嗯嗯在我頭上。」又一陣哄堂大笑。
接著,我開始說故事。闔上書後,我問:「像安妮奶奶和餐廳主人那樣,遇到不順心的事,也要感謝上帝嗎?」
「要啊,」家恩說:「因為我媽媽說, 每件事都有上帝的旨意。」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接著問:「那麼,踩到狗大便有什麼好感謝的呢?」
阿宏沉默了一會兒才小聲說:「上帝大概是要提醒我該洗布鞋了─」他的話還沒說完,安安就急著插嘴:「那你的意思是,上帝在提醒我該洗頭了嗎?」
那天的分享在孩子的笑語中結束。禱告時,我們每個人都學習為一件自己覺得不順心的事感謝上帝,雖然我們還不太明白祂的旨意。然後我和他們分享一個大女孩告訴我的小故事:她的腳踏車被偷了,心裡很難過。她每天禱告,求上帝幫她找回腳踏車。幾天後,親戚意外送來一輛腳踏車,還是新的呢。
結束前,我們又翻開聖經,一起大聲唸:「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
感恩之心
一說完故事,小朋友就七嘴八舌討論起來:「馬鈴薯為什麼會卡在門下面?」凱凱說是它自己滾過來的;琪琪說它本來就在地上,奶奶開門時沒注意就卡住了;眼尖的家恩指著封面大叫:「是奶奶用腳踢進去的!」
接著,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奶奶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凱凱說奶奶要掃地,用馬鈴薯卡住門;安安說奶奶不想讓小黑狗叨走那顆馬鈴薯;向來安靜的小倩說:「因為奶奶說,感恩節的大門就像快樂的心,要開得很大很大才行。」
「奶奶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問。凱凱搶著回答:「感恩節本來就是要感謝上帝,然後和別人分享的日子嘛。」
凱凱這句話,使我們的話題一下子反轉了近四百年時空,來到英國清教徒搭著五月花號,歷經千辛萬苦才抵達的新大陸。
清教徒在寒冬漸近時分踏上那片陌生土地,原本心中懷抱的期望全化成泡影,橫立眼前的盡是無止境的荒涼和未知的危險。艱苦熬過冬天,病的病、死的死,倖免於難的人得到印地安人協助,栽種作物,終於在隔年歡慶豐收。於是,清教徒們在聖誕節將臨的一個月前,擺設盛宴,以收成的作物和狩獵所得的鹿與野火雞為主食,邀請印地安人一同坐席,感謝上帝,也謝謝印地安人。
感恩節對美國人有獨特的歷史意義,一方面紀念移民先祖開疆闢土的辛勞,一方面也回顧過往,數算恩典。對於處身不同文化的我們來說,雖然無需承載其中的歷史意涵,卻還是能分享這個節日美好的精神和價值─以感恩之心面對自己處身的各種情境,並且回應自己擁有和領受的一切。這樣的心情和態度常常會為生命帶來扭轉的力量,即使面對艱難,也能體驗苦中之樂,甚至得到「塞翁失馬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