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先於法律:親歷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活動
本書並非空泛地闡述憲政理論或神學觀點,而是紀錄中國家庭教會的實際信仰活動及其思考;
這些獨立信仰的實踐從某一方面見證了憲政結構在中國形成的實際過程。
這一代中國家庭教會的基督徒,不僅繼承了家庭教會信仰獨立的傳統,
更使自身信仰自由的實踐成為憲政運動的建設力量。
導 言:家庭教會與憲政運動
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運動的社會文化意義
附錄:非暴力不服從中國家庭教會的法律定位
第一章:進入超越法律的自由(從颶風行動到08夏季的逼迫)
第一篇:獨立的登記與依附的登記
第二篇:沈默是禍
第三篇:羅馬書13章1-7節釋義-聖經中反合性的憲政理論
第二章:守衛公共生活領域內的結社權利(成都秋雨之福教會事件與上海金燈檯教
會事件)
第四篇:九個主日的意義-秋雨之福事件剖析
第五篇:平民家裡的金燈檯-上海金燈檯教會戶外聚會的意義
第六篇:結社自由是諸個人基本權利的堡壘
第七篇:活出來的憲法-論基督信仰的公共性質
第三章:專制堡壘的縫隙(基督教與社會和諧研討會)
第八篇:指向北方的風信標-中國官方首次舉辦家庭教會專題研討會
第九篇:天命與世道-家庭教會與政府在新時期的基本關係
第四章:源流的混雜與自由的幅員(三藩市共識與彼岸大會)
第十篇:三藩市共識
附錄:三藩市共識的產生過程
第五章:自由之外在表達的代價(臨汾金燈檯教會事件)
第十一篇:性質與策略-從臨汾事件看全域策略變化
第十二篇:日常才是力量-浮山事件反思
第六章:開拓自由空間的新邊疆(上海萬邦宣教教會事件與北京第一次守望教會事
件)
第十三篇:不准合法不准信主-關於萬邦事件的分析
第十四篇:做整個社會的守望者-關於守望教會戶外聚會問題的回答
附錄一:對華援助協會的報導
附錄二:個人聲明
附錄三:簡評萬邦宣教教會09年11月22日事件
第七章:奮銳黨人的社會文化胎記(廣州良人教會事件)
第十五篇:良不良,人心恍;娼不娼,世道顛-評廣州良人教會被迫戶外聚會
第十六篇:信仰的雙重權利-再評廣州良人教會的戶外聚會
第八章:竹幕未對信仰打開(洛桑會議出行事件)
第十七篇:天上事,百姓燈-評家庭教會代表參加洛桑會議的權利
第十八篇:我們堅守的是什麼?再評中國家庭教會代表參加洛桑會議的權利
第十九篇:公然違憲的自白-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中國官方阻止家庭教會代表赴
洛桑會議問題的答覆
第二十篇:請在上帝與良心面前說誠實話
第廿一篇:與信仰並行的權利-評王怡在成都雙流機場的信仰維護
第九章:頂著天的長子(第二次守望教會事件)
第廿二篇:家庭教會的戶敬拜與茉莉花革命
第廿三篇:守望自由的天空-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一)
第廿四篇:守望自由的心靈-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二)
第廿五篇:守望上帝對凱撒的疆界-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三)
第廿六篇:守望天國疆域的前沿-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四)
第廿七篇:守望分別為聖的場所-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五)
第廿八篇:守望政治權力的合法性-評北京守望教會再次戶外敬拜(六)
第廿九篇:先聲以後-北加州漫談紀要
第三十篇:北京版的唱紅打黑
第卅一篇:宗教界的李娜
附錄:守望教會網刊編輯部:專訪劉同蘇牧師
第十章:社會文化回觀的可能(宗教信仰與中國社會研討會)
第卅二篇:公民社會與家庭教會
第卅三篇:宗教自由普度共識
第十一章:針對三自教會的非公開化運動(浙江政府強拆十字架事件)
第卅四篇:信仰事件,還是房屋事件?-關於溫州教堂強拆事件的意見
第卅五篇:宗教自由與權利問題-關於溫州教堂強拆事件的意見之二
第卅六篇:在教會內部設攝像裝置的違憲性質-教科書般的憲政案例
第卅七篇:張凱案的政治辦案性質
第卅八篇:最佳權利訴求:任志強退黨;顧約瑟退會
附錄:在傳統與新興之間
第十二章:一些諮詢意見
第卅九篇:關於家庭教會面對社團登記之態度的意見
第四十篇:自由高於法律
第四十一篇:基督教信仰在中國文化中所彰顯的本質
代後記 第四十二篇:論基督信仰的公共性質-評北京家庭教會的聯合聲明
附錄:北京家庭教會聯合聲明